8月1日凌晨,高雄市前镇区凯旋及二圣路的轻轨工地,凌晨发生燃气外泄,引发多处连环爆炸,爆炸声伴随火光,现场有如战争过后。这是继18年前台湾新北市板桥燃气气爆案以来,所发生最惨重伤亡的燃气气爆事件。下午,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石化相关技术人员。
问题1:初步分析导致此次爆炸的是丙烯,丙烯是什么东西?为何爆炸威力如此巨大?北京是否有丙烯管道?
中石化相关技术人员:丙烯是一种无色可燃物体,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环氧丙烷、丁辛醇、丙烯酸及丙烯腈等,是最基础的化工原料之一。丙烯的分子式是 C3H6,属于甲等危险品类,最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丙烯的可燃下限是2%,可燃上限是11.7%,上下限的差值越大,危险性越高,所以说丙烯的燃烧爆炸极限区间很宽泛,比汽柴油的区间值都要宽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丙烯比汽柴油还要危险。管道运输途中的丙烯是液化的,跟液化天然气是一样的,和汽柴油、天然气一样,丙烯挥发后遇到空气然后混合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爆炸。
这次台湾高雄的事故原因还没有查清楚,但是我们必须区分一个概念,我们通常说的管道爆炸其实是不对的,准确地说应该是“管沟爆炸”。输油输气管道本身在现在的工艺情况下是不会爆炸的,只有当输送管道出现了泄漏点,里边的输送的物质流出或者挥发出来,与外界的空气混合,现在通常是直接就泄漏到了同样埋藏于地底下的市政管道之中,这样就更容易使泄漏的油气等物体达到燃点或者爆点。
而输送管道泄漏点的产生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管道本身的老化产生的,这次台湾高雄的事故现在就有分析说好像是管道年久失修;二是第三方施工失误造成的,比如说市政施工、修地铁之类的不消息破坏了油气输送管道,去年青岛燃爆事故就是由于市政施工失误造成泄漏,从而导致“管沟爆炸”。
油气管道的铺设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标准,原则上要远离人群密集区。当然随着现在城市越来越大,石油、天然气的输送管道都很难绕开城区、居民区,这就要求与市政管道之间有合理的规划以保证安全。但是这次台湾高雄出事的是丙烯管道,丙烯一般输送至专门的化工厂,按理来说不能也不用走主要城区的地下,这中间可能的原因是先有了化工厂和管道,后盖了居民区。
另外,据我所知,目前北京没有丙烯管道。
问题2:汽车被炸飞到3楼,反应出的爆炸威力有多大?
中石化相关技术人员:这个很难说,也很难量化。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新闻说某个居民小区里由于煤气泄漏发生爆炸,炸毁了半幢楼,爆炸力可想而知。管道方面的爆炸有一个现象是,最大冲击波不会出现在第一个爆点。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以第一个爆点为起点,当燃爆物质在一定空间内并没有充分释放自己的压力,就会在几米或者几十米之后迅速形成第二个爆点来释放,如果在第一个爆点把一个物体炸飞的话,它会在第二个爆点把同样的东西炸飞更高。
问题3:此次事故为何出现多点泄漏、多点爆炸?
中石化相关技术人员:我对你的这个问题抱有怀疑,一般来说由于管线老化同时形成出现的只会有一个泄漏点,到底是一点泄漏还是多点泄漏这个最好还是等到台湾高雄方面的调查。至于多点爆炸,这个我刚才说了,燃爆物体需要释放压力,如果空间不够它会形成多个爆点,这中间的时间很短很迅速,看上去就像是几个点同时爆炸的一样。
问题4:事故有前兆,为何迟迟找不到泄漏点?一般情况下怎么去查找?
中石化相关技术人员:台湾方面怎么对于地下油气管道之类的怎么管理我不清楚,但是就我们大陆而言,管道沿线都会有泄漏报警器,一旦泄漏能够第一时间知道情况。具体到丙烯管道而言,会在沿线安装丙烯泄漏报警器,报警器探头选点应该选择阀门、管道接口、出气口或易泄漏处附近方圆1米的范围内,尽可能靠近,但不要影响其它设备操作,同时尽量避免高温、高湿环境。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找泄漏点并不是难事。当然现在事故不幸发生了,再去寻找泄漏点难度增加了,但是靠着可燃气体探测仪等先进的仪器,其实在短时间内找到也不会是很难的一件事。
问题5:此次台湾高雄爆炸对我们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中石化相关技术人员:首先油气化工输送管道爆炸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当然从概率上看,发生爆炸是小概率事件,尤其是现在管道工艺以及预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管线老化这个确实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所以更准确地说是,如何防止因为管线自身老化导致事故发生,这是个全球性的难题。在铺设新的管线时,要与市政管道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在改造老的管线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其次来说,管线安全也可以考虑引入外部的第三方监管,这个在有的国家或者地区做得比较好。